今年年初的下跌中,新能源板塊遭受了較大的沖擊,一反之前行業“尖子生”的態勢。但在上一波反彈中,新能源、半導體行業又重新領漲。
多重宏觀因素影響下,新能源的風口還能持續嗎?如何客觀地看待今年的市場?未來的投資機會何在?
一、如何看待今年的A股市場行情?
去年年底時大家普遍樂觀,預期整體的政策將會相對寬松。但在今年的1至4月,市場表現還是不如預期。主要是因為兩個超預期事件的出現:一是俄烏戰爭,導致油價上漲,造成全球的流動性緊縮;二是上海的疫情管控,導致汽車工業、半導體工業等產業鏈的停滯,全國的汽車產銷也出現大幅下降。
信貸的擴張或緊縮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4月公布的金融數據低于預期,這表明市場對于杠桿的態度非常謹慎,可以理解為這是大家對于過去經濟較差情況的滯后反映。金融數據反映過去,而不代表未來。我們合理地期待后續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政策也很可能再次加碼,出現降息降準等動作。
展望下半年,我們依舊是樂觀的。由于戰爭和疫情,經濟面臨的壓力加大,政策放松的力度可能也會進一步加大,以刺激整體流動性。下半年整體的經濟水平可能會呈現出一個逐月,甚至是逐季度抬升的狀態。而各個行業的優秀成長性公司在上半年的大跌后,其估值已經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這也許是一個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二、全球能源改革背景下,新能源板塊發生了什么變化?
能源改革后傳統能源(如石油、天然氣)價格上升,其實有利于加速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其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對于新能源車行業而言,油價上漲引起海外整體通脹水平上升,全球流動性收緊,壓低了整個成長股的估值水平,新能源車的股價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從行業基本面看,油價上漲導致燃油車的使用成本上升,大眾的喜好逐漸偏向電動汽車,加快了電動汽車的推廣和發展。
(2)對于光伏、風電等綠色電力產業而言,因為歐洲國家中天然氣發電占比大,天然氣價格上漲引起電力價格變動,其光伏電站的收益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于是歐洲市場對于光伏的需求被快速拉動,整體光伏產業呈現出一個爆發的狀態。
三、從量價角度看產業,新能源板塊未來形勢如何?
好的行業格局必定是量價齊升。
首先從量的角度,去年由于馬來西亞的疫情管控,汽車芯片產量緊缺,導致市場對新能源車產量心存擔憂。但可以肯定的是,整車企業會優先保障新能源車的芯片供應,公司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就是通過新能源車的新產品來占領市場,所以芯片產量對于新能源車產業而言并不產生制約。
再從價的角度看,去年四季度,上游原材料如碳酸鋰、鈷、鎳等都迎來了一輪漲價,至今碳酸鋰的價格幾乎有近10倍的漲幅,這表明行業的需求是超預期的。但是根據過去的幾次漲價后的數據看,新能源車的銷量依舊不錯,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以及新能源車的產品力都比預想中強;再看六氟磷酸鋰、VC、鈷鎳等原材料的擴產進度相對更快,其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較好地緩解了電池成本上升。因此,我們預期這些上游原材料的價格在下半年的需求回升后會出現上漲,逼近一個頂部位置,隨后電池成本會進入一個持續下降的通道。從行業發展的中長期邏輯來看,這都是有利因素。
四、如何看待未來的光伏產業?
光伏產業是我們今年最看好的方向之一。
首先,去年硅料的價格出現了大幅上升,一是因為需求的超預期,再者就是供給端的滯后。但是今年硅料的供給進入釋放階段,其價格將迎來回落,然后整個產業鏈包括電池片、硅片等組件的價格都會下降,進一步刺激裝機的需求。
其次,從政策方面,全球就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形成共識,我國風光大基地的項目就助推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居民需求上,由于光伏發電的性價比高,戶用光伏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
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今年光伏產業的超預期需求顯而易見,全球的裝機需求增速可能在40%以上,甚至達到50%。而向明年展望,裝機需求可能依舊有40%的高水平增長。未來三年,光伏產業可能迎來其較高速增長的階段。
五、市場回調過程中,投資者應注意什么?
整體行情下行時,基民朋友都會受到市場情緒影響。市場低迷時,大家可以嘗試保持理性,靜下心來去思考背后的邏輯。
短期因素并不會影響一個優質行業或企業的長期價值。國內疫情導致的這一輪下跌中,觀察一些優質公司的PE估值已經降到了歷史低位,此時理性的操作應該是增加持倉,而非急著賣出。
同時,我們建議大家通過定投的方式,參與到基金投資中來,定投能夠幫助投資者分散一些系統性風險。好的投資心態也非常重要,適當保持對市場動態的感知,但不要過度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