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A股大盤逐步企穩,新能源賽道的光伏板塊似有“王者歸來”之勢,成為反彈急先鋒和穩大盤的重要力量。截至5月27日,光伏板塊本月累計漲幅已超13%,僅次于汽車板塊。在此之前,受上游原材料漲價及市場因素多方面影響,光伏板塊經歷了長達5個月的深度調整。
在二級市場回調、降溫的這段時期里,光伏產業的市場空間卻得以進一步打開。在“雙碳”目標下,光伏是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路徑,是新基建的重要發力點;在俄烏沖突推高全球能源價格的大背景下,光伏又能憑借世界領先的技術,起到拉動出口的作用。光伏產業可謂"一馬拉二車”,承擔起了拉動經濟回暖的重任。
即將開啟的6月,光伏板塊反彈能否持續?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的前提下,產業鏈哪個環節更受益?
十年磨一劍,光伏再迎歷史新機遇
光伏發電,即利用電池半導體材料的效應,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新型發電系統。這種清潔的綠色新能源,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成為全球各國具有戰略發展意義的新興產業之一。
光伏與風電、生物發電一樣,被歸于新能源大類。這是相對傳統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進行的歸類。
2004年,德國修改可再生能源法案,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之后也紛紛對太陽能發電進行大力推廣。2008年前后,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推動石油價格接近150美元的關口,這時候的新能源產業,無論從環保的角度還是從發電成本的角度都體現出了優勢,各國政府也有階段性的補貼政策出臺。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光伏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自2011年后,歐洲各國開始降低政府補貼,中國政府的補貼力度則逐漸提升。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迎來補貼政策的利好期,裝機量迅速提升,產業實現高速發展。
此后中國光伏產業一路高歌猛進,直至2017年,由于大量資本和企業爭相涌入,盲目擴產、消納和補貼缺口等問題也逐漸暴露。一年后,發改委等多部門下發新政策,大幅下調集中式和分布式電站的度電補貼。補貼大幅退坡,在給光伏產業降溫的同時,也指明了行業的調整方向,即推動行業的市場化發展,倒逼企業降本增效,以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
何為“平價上網”?也即是中央財政不再補貼,也不再為光伏發電設置上網標桿電價,而是與當地燃煤發電看齊,通過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
這就意味著,拋卻環保這一顯而易見的優勢不談,光伏要成為真正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其發電成本必須能與傳統能源一較高下。
2010年,光伏電價還是火電電價的三倍以上,而隨著技術逐步提升,光伏發電開始變得更具經濟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光伏電站在1800/1500/1200小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分別為0.21、0.25和0.31元/千瓦時,已與全國0.28-0.45元/千瓦時的燃煤電價十分接近。
現在說起十年來光伏的技術發展路徑,似乎這種成本壓降的過程在彈指一揮間就完成了。但實際上,這十年間光伏的技術幾度更新換代,也有許多曾經顯赫一時的光伏生產廠商最終被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拖累,黯然退出市場。
可以說,是來自各國政府的補貼、產業投資、私人部門和公開市場的各路資金,共同在光伏行業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研發升級,才有了光伏技術今日的局面。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更多的光伏發電站上馬。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自2013年起,中國每年新增及累計光伏裝機容量就一直穩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4.88GW,同期全球的新增裝機容量超170GW,中國占其中的三成。
終端需求帶動中國光伏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中國具備世界領先優勢的行業之一。
同樣是在2021年,“雙碳”目標提出,有競爭力的成本加上減排承諾的硬約束,直接催生了光伏產業鏈的市場行情。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從年初的3700點左右,漲至年末的5302點,年內增幅達40%以上。
穩增長重器,新基建+出口擴容市場
也就是在2021年,光伏產業也遇到了上游原材料漲價和產能擴張太快的問題。就如同鋰之于新能源汽車,硅對光伏產業來說是最最重要的上游原料。2021年初至年底,硅料價格一路上漲,使得中下游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進而影響到年末終端需求。
與此同時,硅片產能不斷擴張,到2021年底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雙寡頭”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先后下調硅片產品價格,硅片降價也使硅料價格出現松動。
進入2022年后,在二級市場,光伏賽道也同鋰電池新能源賽道一起進入調整期。然而,步入5月以來,隨著大盤逐步企穩,以及海外能源轉型提速、國內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光伏組件出口需求旺盛,裝機量再度提升,光伏產業鏈整體再度獲益,成為拉動投資和出口的利器。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世界能源體系遭遇巨大沖擊,能源商品價格一路攀升,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較高的歐盟國家經濟受到嚴重傷害。
數據顯示,歐盟國家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分別有約三成和四成來自俄羅斯。其中,德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
為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加快推進綠色能源轉型,歐盟委員會近期公布一份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
歐盟委員會擬通過節能、燃料來源多樣化、電氣化,以及產業增加可再生氫氣、生物氣體和生物甲烷的使用,來實現能源轉型的目標。
歐盟在最新的提案中表示,計劃將2030年的名義可再生能源比重從40%提高至45%。而這份能源轉型計劃的總投資額約3000億歐元。
在這份計劃中,光伏被賦予了不一般的歷史重任。
該計劃提出,到2025年將320GW的太陽能光伏并網。這個數字較2020年翻一倍,而到2030年并網數量達到600GW。而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未來數年,歐盟每年的裝機量至少要達到45GW。
此外,歐盟還把屋頂光伏單獨作為一項單獨的項目推進。除了縮短批準安裝屋頂光伏所需的時間外,還有意將這一配件作為房地產行業的法定標配。
從市場格局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光伏產業鏈價值量約占世界的80%。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1年國內光伏組件出量達100.6GW,同比提升27.2%,2022Q1國內光伏組件的出口量達到了41.3GW,同比上漲108.5%。
具體到歐洲,2022年一季度,該地區向中國進16.7GW光伏組件,同比增長145%。歐盟的這份計劃無疑將為國內的光伏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新訂單,國內光伏組件廠商有望充分受益。
國內方面,在“雙碳目標”+鄉村振興戰略雙重支持下,國內光伏市場空間也持續擴容。
5月17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2022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評估分析》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光伏新增并網裝機1321萬千瓦,同比提高138%。截至3月底,全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3.18億千瓦同比增長22.7%。
與此同時,伴隨行業更高的降本要求,行業向大尺寸、薄片化、N型、多主柵、拼片等技術方向發展,行業技術迭代又進一步拉動設備需求。
在政策利好及強勁需求支撐下,光伏企業整體業績增長較為明顯,盈利能力穩步提高。中原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營業總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硅料( 129.84%)、電池片( 113.83% )、硅片(106.33%)、光伏設備(81.64%)、光伏組件(52.01%)增速靠前。
上山又下海,光伏項目多點開花
終于在成本方面能與傳統能源打個平手的光伏發電,目前正在以多變的形式,搶占更多的"聚光位”。光伏項目形式日益靈活,為光伏產業市場空間增添彈性。
更早之前,光伏項目多集中建設在沙漠、戈壁區域,地皮便宜、日照充足,這種形式叫做“集中式光伏”。與之相對應,從2021年開始,新增裝機逐漸超過集中式的另一種項目形式"分布式光伏”,目前受到更廣泛關注。
分布式光伏可以建設在住戶樓頂、廠房頂和蔬菜大棚等場景中,和集中式相比選址更加靈活,同時有券商測算稱,從盈利水平看,分布式經濟性強于集中式;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增長89%至29Gw,首次超過集中式累計裝機達108GW。
建筑光伏方面,“雙碳”機遇趨勢明顯《“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等國家層面文件對推動屋頂光伏開發利用、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劃明方向;5月9日,央行發布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提出,大力推動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
中郵證券點評稱,建筑光伏由于可以提供清潔的建筑運行能源,成為當下推動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發力點。建筑光伏具有高定制化特征,傳統光伏企業難以獨立進入建筑工程市場,上游光伏組件廠商與中游建筑工程企業的合作成為普遍現象。
國聯證券在此前研報中測算,僅就BIPV (光伏建筑一體化)而言,我國建筑屋頂面積約300億平,假設符合BIPV條件的屋頂占比15-20%,那么存量市場約為606-808GW,而2021年底我國光伏裝機存量為306GW,可見BIPV潛在市場之龐大,分布式繼整縣推進后迎來另一增長點。
光伏項目仍在解鎖更多場景。5月17日,天津市印發《關于支持“濱城"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推動分布式能源和風電、光伏、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儲能產業發展;支持綜合利用鹽、油田等土地開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在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海域,研究推進利用已建圍堤形成的海域建設海上光伏發電。
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旺盛、國內光伏項目多點開花的大背景下,即使疫情期間,光伏產業鏈也維持了較高的景氣度,為板塊的反彈提供了支撐。
5月以來,光伏成為反彈最快的一個板塊,光伏輔材、光伏電池組件累計漲幅超18%。
但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情緒還未完全回暖,光伏等賽道股短期仍會有波動。5月23日-27日,光伏板塊突然回調,龍頭股陽光電源周跌8.75%,大全能源周跌5.02%。截至2022年5月27日,中證光伏產業指數(931151.CSI )PE(TTM)33.63倍,PB (LF)4.67倍,PE估值處于歷史中位數附近。
西南證券認為,光伏行業景氣度上行,海內外需求仍然旺盛,開工率并未下降;一季報表現優異,二季度將延續。特別需要提出,宏觀及長期角度看,各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需求增大是大趨勢,基本面支持光伏繼續反彈。
中原證券認為,2022年,考慮到國內風光大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裝機高速增長以及海外市場旺盛的裝機需求,光伏板塊增長的確定性較高。
不過,該證券也指出,雖然行業整體景氣度向好,但一季報顯示供需景氣差異和競爭格局導致各環節利潤增速呈分化趨勢。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估值合理的一體化組件廠、光伏設備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