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太陽能制造商懇請政府采取稅收減免和其他財政激勵措施以刺激國內光伏制造業。
最近幾周,來自Qcells、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的高管討論了這一問題并重點指出,為使光伏制造基地可以與中國競爭,需要通過稅收減免和其他激勵措施支持改善太陽能制造業的財務狀況。
然而,這種觀點并非普遍。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規模足夠大,那么區域制造業就可以與中國展開成本競爭,資金獲取是最后的障礙。
本周早些時候,在公布2022年一季度公司業績時,分析師向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博士提出的問題是,鑒于影響中國和東南亞太陽能組件供應的大量問題,阿特斯是否會考慮將制造業務擴展到中國和東南亞以外地區。
阿特斯計劃投資8.5億美元用于產能擴張計劃,提升太陽能硅錠、硅片和電池產能,從而降低公司的價格波動風險。但是,所有這些新產能都將位于中國和泰國。
瞿博士向分析師表示,僅靠關稅還不足以"迫使制造商進入美國"。
"一些好的、持久的地方性激勵措施會吸引產能進入美國,"他暗指參議員Jon Ossoff去年提出的美國太陽能制造(SEMA)法案,拜登總統的重建更好法案議程中就納入了這一法案。
這一觀點得到了Qcells首席執行官Justin Lee的贊同,Justin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更加區域化的太陽能制造業而言,制造業直接補貼至關重要。
"這個行業顯然需要某種形式的激勵或補貼,"其他監管杠桿,如進口關稅或碳足跡要求,都"不夠理想。"
為了擴大公司在韓國和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能,Qcells最近公布了3.2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對于SEMA法案獲批的前景,公司感到非常興奮。這一法案將為在美國生產的太陽能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提供按單位成本計算的直接激勵。
正如Lee所指出的那樣,由于采取了單位成本模型,Ossoff的SEMA法案已成為正在考慮擴張計劃的太陽能制造商的最愛。去年提出的初步提案包括3美元/kg的多晶硅稅收抵免,太陽能硅片為12美元/平方米,太陽能電池為0.04美元/Wdc,非集成組件為0.07美元/Wdc,集成組件為0.11美元/Wdc。
"從[Jon Ossoff參議員在SEMA提案中概述的]成本角度來看,我們很滿意。如果這種政策支持就位,我們可能會考慮[在美國擴張]。"
可點擊此處閱讀Lee關于Qcells公司擴張計劃的完整觀點。
當然,Qcells的母公司Hanwha Solutions承諾,如要在更大范圍內重啟美國的太陽能制造版圖,首先是要收購多晶硅生產商REC Silicon的大量股份,并承諾重啟于2019年停產的REC公司Moses Lake工廠的生產。
SEMA法案得到了太陽能制造商的支持,印度的生產掛鉤激勵計劃也以類似方式成功吸引了對千兆瓦項目的興趣。歐洲沒有為太陽能制造商提供這種財政激勵措施,而是選擇解決與資金供應有關的問題。
作為歐盟委員會REpowerEU計劃的一部分,上周發布的太陽能戰略確立了一些措施,如通過歐盟的地平線計劃繼續投資太陽能研發,啟動歐盟太陽能光伏產業聯盟。這一聯盟將聚集利益相關方來解決常見問題,增強對現有融資機制,如歐盟創新基金和InvestEU等的利用,這些都會支持光伏制造業的融資。
缺乏與美國和印度類似的純激勵措施或是制造商考慮在哪里擴大生產的一項因素。
晶科能源歐洲區總經理Frank Niendorf在本月的Intersolar Europe大會上向PV Tech表示,晶科能源在葡萄牙、南非和美國有一些區域性產能,雖然規模不大,但如果沒有服務特定市場的其它方式,公司將會考慮工廠的本地化。
但是,Niendorf表示,客戶必須意識到其中的成本。
"如果我們在歐洲再次進行這種投資,如果布魯塞爾的政治決策和工業聯盟朝這個方向發展,我不會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就會導致組件價格大幅上漲,這是必須仔細考慮的問題。”
然而,其他制造商并不贊同這種說法。在本月的Intersolar Europe展會上,土耳其光伏制造商Kalyon的Peter Fath博士介紹了公司的千兆瓦生產基地,此外還有Kalyon和其他歐洲上游太陽能利益相關方做出的、對5GW集成太陽能制造廠如何能夠接近中國同行成本競爭力的預測。
Fath的演講詳細介紹了一個耗資約5.5億歐元(合5.893億美元)的5GW綜合設施如何以約0.227美元/Wp的成本生產組件。與中國0.215美元/Wp的給定成本相比,這一價格具備了競爭力。
實現這種價格的關鍵是在歐洲進行大規模生產、建立垂直整合型供應鏈,同時考慮玻璃、EVA、鋁和其他部件等相關材料,這強化了這樣一種概念——如果歐洲和其他地區將來要生產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太陽能組件,這就不僅僅是擁有電池或組件產能就可以實現的事情。
PV-Tech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