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現代新型工業成為縣域經濟強勁支撐,讓記憶深處“風光應不讓西湖”的風光重新照進現實。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為主線,實施“工業強區、城市更新、綠色發展”三大戰略,綠色大硅谷、美麗小西湖正在成就幸福五通橋。
兩個“半”打造“中國綠色硅谷”
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硅光伏頭部企業,一半已經在這里落子。
2021年,全球多晶硅產量七成以上在中國。而在未來兩年,樂山市五通橋區的多晶硅產能將有望占據國內半壁江山。
這是2022年一季度的答卷:樂山市五通橋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8.8%,其中,晶硅及光伏行業產值增長348.2%。
5月的五通橋,項目建設繼續升溫。翻開《樂山市五通橋區2022年第二輪“百日攻堅行動”攻堅任務清單》,園區服務中心建設、工業供水工業污水工程、光伏實訓基地建設……“綠色大硅谷”的任務列在了第一部分。
永祥新能源廠區內,生產線日夜不停,高純晶硅源源不斷輸向下游企業,該公司樂山基地已經成為全球首個產能超10萬噸的高純晶硅生產基地。在京運通單晶生產車間,一根根單晶硅棒經過預冷處理后新鮮出爐,單晶拉棒切方項目一期產能已達到90%,預計于本月滿產。
圍繞打造以光伏全產業鏈為重點的“中國綠色硅谷”,樂山市五通橋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注重以優質項目壯大優勢產業、支撐特色園區,加速推動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晶硅光伏產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全面建成“中國綠色硅谷”。
堅持從高標準建園破題、從構建全產業鏈條解題,五通橋區正在努力交出一份“中國綠色硅谷”千億答卷。
高起點建設產業園區。五通橋區統籌考慮綜合因素,堅持多規合一,形成園區建設指導與規范。加快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支持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改造,形成基礎配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硅谷形象。
高質量打造產業鏈條。五通橋區聚焦本土企業深度挖潛,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行動,推動晶硅光伏產業向電池片、組件等中下游環節逐步延伸,完善產業橫向配套,引導企業開展鏈式合作。
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五通橋區探索“標準地”供應模式,結合園區規劃實行“供應前定標準、供應中作承諾、供應后強監管”全流程管理。堅持公共服務標準化,全力打造省級營商環境示范園區。
5月的“大硅谷”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樂山協鑫(一期)年產10萬噸顆粒硅項目,首條2萬噸生產線正進行緊張調試,預計6月開始試生產;永祥1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二期預計6月建成投產;高測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項目一期6GW抓緊推進;京運通二期22GW拉棒切方、切片項目展開場平……
樂山高新區五通橋基地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周波介紹,今年一季度,“中國綠色硅谷”硅料累計產量3萬多噸,增長224.34%,分別占全球、全國產量的16%、19%;硅棒累計產量10GW,增長59.03%。晶硅光伏產業量價齊升。
全球晶硅看中國,中國晶硅看四川。未來兩年,預計全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90萬噸,其中樂山市將達到43萬噸。樂山“中國綠色硅谷”正在為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奮斗。
好風景留住記憶記住鄉愁
5月5日,兩條消息牽動著四川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技術員王磊的心。當天,首批涌斯江沿岸“水泥柱吊腳樓”拆除工作正式動工,四望關浮橋也按計劃實施汛期季節性拆移。
市民成文光說,“吊腳樓”地處河灘,影響了泄洪,本身存在安全隱患。拆除后,建設小西湖步道等親水設施,讓人充滿期待。
四望關浮橋始建于1957年,曾經是連接涌斯江兩岸的唯一通道,成為五通橋人內心深處的“一道風景一份情懷”。
無論是對浮橋季節性“告別”的不舍,還是對親水步道的期待,喚醒的都是五通橋市民對小西湖更加濃重的回憶。王磊來自省外,在這里已經工作3年。作為一位“新市民”,他對小西湖的期待更帶有一份遐想。
十里山水十里城,鹽續千年,橋通五洲,以鹽興城,以橋得名。百年水鄉古鎮,勝處莫過小西湖。涌斯江、茫溪河在此交匯,融入岷江,與城市相依相偎?!吧?、水、樹、橋、城”精致和諧相融,水中的倒影好似一幅水墨畫。
無數文人墨客流連于此。清代詩人李嗣沆贊曰:“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敝麜嫾?、文學家豐子愷寫道:“且喜蜀中風景好,橋灘春色似杭州?!?/p>
圍繞“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聚得住民心”的定位,五通橋區深入挖掘城市精神內涵,統籌推進城市系統治理,修復喚醒城市歷史記憶,大力弘揚城市橋鹽文化,整合融入山、水、園、林、橋等元素,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再續千年鹽業文明、再現美麗小西湖風光。
以小西湖為核心區域,五通橋區已經著手涌斯江、茫溪河13.2公里親水步道改造提升,將菩提山打造為“城市綠心”,全面開展風貌重塑,重現水墨五通橋、橋鹽五通橋的景象。
從小西湖沿茫溪河上溯,青山掩映的碧水兩岸,傳統建筑時隱時現。2020年,省政府核定這里為兩河口歷史文化街區。去年下半年以來,街區保護更新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作為水鄉古鎮興起之地,這里不僅有文物古跡、歷史建筑,更呈現鹽業興衰、美食文化的完整記憶。
美麗小西湖,風景不只小西湖。岷江及其支流涌斯江環繞的橋灘是五通橋主城區,這里正在分步實施“老三街”專項整治,加快基礎設施更新完善,推進77個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接下來,隨著更深層次的景城融合深入推進,千里岷江上的這座城將恢復和煥發“顏值氣質”。
同時,按照“品質生活區、臨港經濟區、文旅融合區”定位,對標區域中心城市功能體系,充分融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理念,樂山冠英新區建設也在全面提速。
5月5日下班后,王磊走過廠房外翠綠的草坡。望著五通橋城區,他開始盤算在哪個樓盤置業,早日接妻兒來小西湖畔安家。
和王磊一樣,不少“新市民”也在思考“安居樂業”的問題。以“大硅谷”為主體的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目前有來自天南海北的1萬多名員工,預計未來3年內將達到兩三萬人。如何吸引更多人才來到“大硅谷”?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這里不僅是投資興業的沃土,也將是安居樂業的熱土。